近期,虚拟货币诈骗案件频发,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段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也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随着虚拟货币市场的持续升温,不法分子趁机利用人们对新兴金融概念的好奇与认知不足,精心设下重重骗局。
以稳定币为例,作为数字货币的一种,本应起到稳定价值的作用,却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全球反洗钱权威机构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6 月 26 日发布报告显示,2024 年与欺诈诈骗相关的链上非法活动金额约达 510 亿美元,稳定币交易量在 2024 年 5 月至 2025 年 5 月间突破 30 万亿美元。一些诈骗分子打着 “稳定币投资项目” 的旗号,承诺高额回报,吸引公众投入资金。比如 “DGCX 鑫慷嘉” 平台,盗用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名义,以虚拟货币投资为幌子,承诺每日 1%-2% 的超高收益率,年化超 300%,通过美元稳定币 USDT 结算,构建传销结构发展下线,最终导致约 200 万投资者血本无归,130 亿资金去向不明。
与此同时,虚拟货币交易的匿名性与便捷性,也让其成为非法换汇的工具。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案件中,杨某、徐某等人通过操作空壳公司账户,利用虚拟货币参与非法买卖外汇,金额高达 65 亿元。他们借助虚拟货币在境内外交易平台的流转,将外汇交易分割,逃避监管,从中获取巨额利益。
面对这些严峻的诈骗形势,各地监管部门纷纷发声。7 月以来,北京、深圳、苏州、浙江等地密集发布风险提示,强调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提醒公众警惕以 “稳定币” 等新兴概念为噱头的非法金融活动。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指出此类活动具有资质缺失、概念包装、虚假承诺、资金池运作、风险外溢等非法集资风险特征。
广大投资者需时刻保持警惕,强化对虚拟货币的认知,明确其投资风险。牢记 “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对 “保本保息”“稳赚不赔” 等虚假承诺保持高度怀疑,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持牌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远离虚拟货币炒作及未经批准的 “数字资产” 投资项目,守护好自己的 “钱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