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货币的热闹江湖里,新面孔不断涌现,“哇塞币” 就是其中之一。不少人听闻其名后,都好奇它已在市场中活跃多久。但相较于了解其 “年龄”,更关键的是要洞察它背后潜藏的风险。
从公开信息看,哇塞币并非传统意义上经过长期市场验证、有广泛应用场景支撑的虚拟货币。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官方渠道披露它具体诞生于何时,在市场上流通了多久。这种信息的不透明,本身就是一种警示信号。在虚拟货币领域,信息透明度至关重要,缺乏相关信息,投资者难以对其发展历程、项目背景、技术团队等进行深入考察,投资决策也就失去了可靠依据。
纵观虚拟货币市场的发展,一些类似的新币往往在短期内迅速蹿红,又在极短时间内销声匿迹,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以 “科太币” 为例,因电影《孤注一掷》中提及,一款同名虚拟货币借机上线,在电影点映后价格一路暴涨,短短几日内涨幅超千倍。但好景不长,很快便遭遇大量出货,币价暴跌超 66% 。这类虚拟货币通常缺乏实际价值支撑,其价格波动多由市场炒作和投机行为驱动,宛如泡沫,一触即破。
我国对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的监管态度十分明确。2021 年 9 月,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滋生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参与哇塞币这类虚拟货币交易,不仅面临资产损失风险,还可能触犯法律红线。一旦因交易产生纠纷,相关民事法律行为大概率会被认定无效,投资者遭受的损失将难以通过法律途径挽回。
虚拟货币市场中还充斥着大量诈骗项目。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拟货币投资的幌子,利用投资者渴望一夜暴富的心理,设置重重陷阱。比如 “鑫慷嘉”,盗用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名义,以虚拟货币投资为幌子,承诺年化 365% 的高额收益率,通过设置高额奖励发展下线,以泰达币(USDT)作为资金进出通道,迷惑投资者进行跨境资产配置,最终创始人失联,超 200 万名投资者深陷其中,涉案金额超 100 亿元。哇塞币若缺乏正规项目背书,很可能也沦为这类诈骗工具。
投资者在面对哇塞币这类来路不明、信息模糊的虚拟货币时,不应只关注其在市场上的存续时间,更要深刻认识到虚拟货币投资的高风险性。在我国,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参与此类交易,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如股票、基金、债券等,进行合理资产配置,才是明智之举,切不可被虚拟货币的虚假繁荣迷惑,盲目跟风投资,以免遭受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