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聪的身份从一开始就被层层迷雾笼罩。2008 年,他以 “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化名发表了比特币白皮书,2009 年挖出比特币创世区块后,便逐渐淡出公众视野,2011 年彻底消失在网络世界中。“中本聪” 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迷惑性 ——“Satoshi” 在日语中是常见名字,“Nakamoto” 也是日本常见姓氏,这让许多人最初猜测他可能是日本人。但深入研究后发现,这种猜测缺乏确凿证据。他的白皮书以流畅的英文撰写,用词习惯更接近西方语境,且从未使用过日语交流或发布信息,这与日本籍身份的特征存在矛盾。
从技术与文化线索来看,中本聪的背景更倾向于英语国家。比特币代码中嵌入的时间戳格式、对密码学前沿技术的引用(如哈希现金算法),都与英语世界的技术社区紧密相关。他在早期论坛中的发言风格严谨而直接,对自由市场、去中心化金融的理解,与西方 libertarians(自由意志主义者)的理念高度契合。有研究者发现,他发布白皮书的时间(2008 年 10 月 31 日)恰好是西方的万圣节,而创世区块中包含的 “泰晤士报 2009 年 1 月 3 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 这句话,也暗示他对英国财经新闻的关注,进一步引发了他可能是英国人或居住在英语国家的猜测。
多年来,关于中本聪国籍的猜测从未停止。有人认为他是美国人,因为比特币早期社区的核心成员多来自美国,且美国在密码学和互联网技术领域的积累为比特币的诞生提供了土壤;也有猜测指向澳大利亚,因为早期与中本聪有过密切邮件往来的开发者中,有澳大利亚人,且他的部分代码提交时间与澳大利亚时区吻合。甚至有团队通过分析比特币代码的语言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模型比对,认为他可能是多位开发者的集合体,而非单一国家的个人。